近日,地方剧种吉剧、满族新城戏纷纷“上新”全新剧目《积德泉》《高风元辅范文程》;歌舞诗《五彩阿里郎》、儿童剧《真假美猴王》、“乐在吉林 转动吉祥”综艺演出“剧场风”劲、场场爆满;长影等出品的电影《浴火之路》、联合出品的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749局》领衔国庆档票房,联合出品的电视剧《上甘岭》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雕塑作品《同唱》荣获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金奖……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十年间,吉林文艺百花园百花竞放、硕果盈枝,全省文艺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深扎根吉林大地,充分挖掘吉林丰富的冰雪文化、汽车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文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文艺书写的主题内容更加开阔厚重,文艺创作的类型样式更加丰富多元,文艺发挥的社会功能更加刚健有为,推出了一批思想精深并反映出时代性特征的优秀文艺作品,勾画了新时代文艺的独特景观,彰显了我省新时代文艺的丰富内涵。
扎根文化沃土 讲好吉林故事
如果以“关注度”来衡量这十年吉林影视剧的市场热度,《人世间》一定是爆款,这部诞生于白山松水黑土间精品佳作在2022年摘得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大奖;2023年,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今年,获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实现了“大满贯”。
十年间,“吉”字头影视剧作品、文学作品在多项国家级评奖中实现历史性突破, 除《人世间》外,电影《黄大年》《狙击手》、广播剧《宝贝回家》《大国工匠》《黑色沃土》、歌曲《走在小康路上》《时代号子》《乘梦飞翔》《儿女情长》、儿童文学《陈土豆的红灯笼》等作品先后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陈土豆的红灯笼》还获得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报告文学《粮道》获得鲁迅文学奖;纪录片《粉雪奇遇》入围2023年“视听中国全球播映”评选作品。
我省创作的电视剧《黄大年》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剧作品奖提名奖;长影出品的电影《黄大年》,用光影艺术讲述时代模范的感人故事,荣获第十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由吉林人主创的喜剧动画电影《茶啊二中》“用电影语言讲好家乡故事”,其同名网络动画片第五季冲上网络热搜;联合创作的电视剧《父辈的荣耀》《冰雪尖刀连》等将吉林省影视剧创作推向新高度并由此带来观看热潮,吉林也由此成为国内影视剧拍摄重要取景地。
话剧《先生向北》、舞剧《梦回乌拉》、评剧《燕子来时》等立足讲述吉林故事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一经上演均获得一众好评。舞剧《红旗》、舞蹈《姥姥的田》《冰凌花》,分别讲述了吉林汽车文化、黑土地文化、冰雪文化故事,三部作品均获得了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管弦乐《高粱红了》入选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情景歌舞诗《海兰江畔稻花儿香》获得2021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
十年间,原创故事《卧底鱼》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长篇小说《舞动的木偶》荣获第12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奖项;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担当》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获评中华优秀出版物、年度好书;《大河的歌谣》《为什么是邓小平》入选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一部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学作品共同构筑了吉林文学创作成果丰硕的十年。
持续深入生活 永葆人民情怀
十年间,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握时代跃动脉搏,先进入生活再进入创作,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吉林大地的时代巨变,在多姿多彩的创作中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已故吉林籍作家胡冬林是我省文学工作者深入生活的典范,这位被称为“中国离动植物最近的作家”,为了写作《山林笔记》,常年吃住在长白山地区。作为一名作家,他对长白山的一草一木、动物植物、气象气候、离奇传说,都如数家珍。为了创作,他一个人在长白山的林场小镇上住了5年多,跟各种林场工人、偷猎者、挖参人打交道,经历非常丰富,历尽千辛万苦,最后也长眠在了美丽的长白山脚下。
长篇纪实文学《围困长春》的作者李发锁已74岁,为了客观真实地展现解放战争时期围困长春的历史,他先后查阅了2000多万字的资料、档案、典籍、文献,900多条注释引用,进行了无数次的实地采访,历时5年辛勤笔耕。他还以东北抗联精神自我加压,一鼓作气推出了长篇纪实文学《热血:东北抗联》,入选2022年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
任林举,作为吉林土生土长的国内知名作家,其作品《粮道》《虎啸——野生东北虎追踪与探秘》《玉米大地》等广受赞誉。他从小在吉林农村长大,对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熟悉、了解,也有很深的理解和思考,因而,扎根吉林大地的三农题材作品成为任林举的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支撑。为了写作小说《粮道》,他历经一年调研采访,行进十几个省,访问了上百位相关人物,才写就这部“良心之作”。
近年来,我省持续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组织创作了《吉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学丛书》、“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系列长篇小说,其中长篇报告文学《出泥淖记》、长篇小说《风吹稻浪》《血色草原》分别入选2020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百年百部红旗谱(1921—2021)、中国小说100强(1978—2022)。
弘扬传统文化 彰显中国精神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十年间,吉林广大文艺工作者着力增强文化修为,自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文艺创作接入中华文脉,让传统题材焕发时代价值,让吉林文艺始终体现中国精神。
这几年,我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剧种吉剧、满族新城戏、农安黄龙戏和东北二人转,迎来了创作的高产期和佳作期。
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创作的吉剧《站醒台》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剧院创作的展示二人转近300年活态传承史的《双菊花》获曲艺界国家级最高奖项“牡丹奖”节目奖;省戏曲剧院院长、京剧表演艺术家倪茂才凭借主演的《杨靖宇》荣获第17届中国政府“文华表演奖”。
2024年9月,吉剧和满族新城戏分别推出全新剧目《积德泉》与《高风元辅范文程》,两部作品同为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积德泉》是首部以吉商为题材创作的剧目。观看了该剧后,吉剧老艺术家肖汉臣难掩激动:“这是一部优秀的剧目,在保留吉剧独特的唱腔、身段和表演风格等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为观众展开了一幅白山黑土的特色风情画卷。”
不仅吉剧、满族新城戏、二人转新作收获“满堂彩”,京剧同样有上乘表现。最近,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原创现代京剧《土地长歌》入选中宣部、文旅部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将于11月上旬登上首都舞台。
十年来,博大精深、灿烂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吉林地域文化滋养出繁荣兴盛的文艺创作成果。
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团队创作的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一跃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顶流”,这位“顶流”烙上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雪容融”设计团队负责人郭春方说,“雪容融”的设计灵感源自于中国传统的红灯笼,“雪容融”的创作过程就是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
纪录片《松花江》通过对松花江两岸的人们和江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鲜活故事,呈现出新时代东北人勇于创造、拼搏进取、力争上游的时代风貌。纪录片《海兰江畔稻花香》聚焦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海兰江畔一个又一个村庄脱贫路上的改变,一群又一群人的拼搏与奋斗,展现黑土地上脱贫攻坚的时代故事。这两部纪录片分获第26届、27届电视文艺“星光奖”。
具有浓郁东北地方风情的电视剧《鲜花盛开的山村》在2021年大年初九登陆央视播出,连续11天夺得同时段多点位收视率排名全国第一,创造了“吉林电视剧”的佳绩。拍摄地长春市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在电视剧的拉动下,成为网红村。吉林特色地域文化的浸润是这部优秀现实题材作品的鲜明底色。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长城魂》英国巡演大放异彩,一台包含民乐、京剧、杂技、武术、民族舞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目上演,连续为爱丁堡、剑桥、伦敦等城市的市民和游客展现了中国艺术与东方美学。
丰富文化供给 满足群众文化获得感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十年间,吉林文艺植根基层、服务人民,不仅有生活、接地气,而且拥有更高的能见度、更强的存在感。
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文艺的大舞台永远为人民搭建。
一一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非遗过大年”“经典诵读”“舞动端午 粽情欢乐”“花好月圆 情满中秋”文艺演出……“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遍布城乡,广大文艺工作者为父老乡亲送去浓浓的节日祝福。
一一在劳动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文艺演出《中国梦·劳动美》《信仰的力量》《我爱你中国》《祖国在我心中》《祖国颂》、电影交响音乐会《我的祖国》等一系列精彩演出上演,奏响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时代交响。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省内各地影院开展了一系列惠民让利观影活动。全省有超过65万观众走进影院,分享优秀电影作品带来的精神大餐。
在千滋百味的人间烟火中,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连续5年,“精彩夜吉林”消夏演出季点亮迷人夜色。作为我省消夏演出季的“文化名片”,在每个夏季,为市民和游客们提供常态化、全天候、多形态的演艺内容。连续一个月里,五大板块同步开展,20余个草根乐队倾情演出,多国引进剧目精彩上演,150余场消夏文艺演出次第登台。
——连续10年,吉林省市民文化节、吉林省农民文化节给基层群众带来快乐。立足亲民、乐民、惠民,参演的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在贴近生活、歌颂生活中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秀的公共文化供给。
——连续27年,吉林市歌舞团登上央视春晚。作为春晚“常青树”,吉歌参加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还参加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演出。
——连续3年,中国文联在吉林实施的“强基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开展培训辅导、文艺演出等130 多个项目,组织“时代风尚”系列文艺演出、“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专场演出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吉林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广泛参与。
在蛟河,农民朋友中形成了“举起锄头种地,放下锄头拍照”“劳作的背包里总有一部相机”的新风尚,这得益于省摄影家协会开展的吉林农民摄影培育项目,该项目获得中国文联“最美文艺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10年来,我省有5位摄影家分别荣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作品奖。
在安图,“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惠民演出过程中,文艺志愿者与现场观众跳在一起、唱在一起。文艺志愿者庞忠海说,“真正的艺术就要走到老百姓身边、演在田间地头。”
2023至2024年间,吉林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已将文艺志愿服务覆盖全省55个边境村。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省各级文联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149项,开展各类文艺演出、送文化下基层等活动共计3399场次,惠及群众超过18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文化惠民的红利。
文润吉林,馥郁芳香。吉林文艺正以豪迈的创作姿态,书写着时代的文艺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