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辉发部;
这里,是清太宗皇太极迎娶哲哲的地方;
这里,是“盛京围场”的东部边缘;
这里,是传奇皇后辉发那拉氏的故乡;
这里,是辉南。
辉发之名,从何而来?
“辉发”一词出于辉发河,关于辉发河名称的由来多有歧义。《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辉发,通考作回霸,辽史作回跋,金史作晦发又作回怕,明统志作灰扒,皆一音之转。”经历史考证,辉发河之名源于辉发河地域古先民濊[hui]人和发[bo]人。辉发河最初用汉字记入史籍的名称是以其所在水系而记入中国史籍的。
辉发河在夫余国建国前名为南濊貊水,在夫余至高句丽国灭名为夫余川,唐代名为卫乐水(卫乐应读作韦泺,转为回跋),渤海国至辽代名为回霸水和回跋水,金代名为晦发川、回怕川,元代名为瓦法江、干盘江,明代名为灰扒江、灰泊江,清代名为辉发河。清末,因设治辖境全域在辉发河之南而定名为辉南。
辉发城筑于辉发河畔的扈尔奇山,地势险要之地。辉发城三面环水,一面临广阔的河谷平原,城分内外三层,随山势走向修筑城墙而成,亦称“多壁城”。辉发部落第七代首领王机褚,以辉发古城为根据地,征服周围各零散部落,号称“辉发国”。
辉发古城考古发掘现场(网源图片)
公元1607年9月,努尔哈赤率军讨伐辉发部落,五天时间连攻三城,辉发国从此灭亡。
辉发城里的爱恨情仇
努尔哈赤灭辉发部落后,征服百姓,将其迁往原建州属地,分而居之。而辉发城,成为了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四子)的封地。皇太极在辉发城,迎娶了大福晋,来自盟友科尔沁部落送来的博尔济吉特•哲哲这位蒙古格格,开启了满蒙近300年世代联姻的稳固局面。而选择辉发城作为迎娶大婚之地,也正是因为辉发城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满文老档》中记载:“(1614年)六月初十日,科尔沁莽古斯贝勒送女与大英明汗之子四贝勒为妻,四贝勒前往迎亲,会于辉发国呼尔奇山地方,遂大宴成婚”。当时叶赫部还没有灭亡,科尔沁部送女到当时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没有直路可走,科尔沁部的南面为明朝辖区,科尔沁部的东面、东南面为叶赫部实际控制,哲哲出嫁只能绕过叶赫部经原乌拉部地域(1614年时建州女真已吞并了乌拉部)到扈尔奇山城。当时扈尔奇山城是辉发都督的驻军之所,安全有保障,皇太极在扈尔奇山城迎娶哲哲也是当时形势下的安全选择。
而辉发城的后代,从被迁入建州后,成为了满洲八旗的组成部分。辉发之地满族的王族那拉氏便称为“辉发那拉氏”。
提到辉发那拉氏,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是乾隆继后。这位皇后命运多舛,生而不由其身,逝亦不得其命,曲折迷离的一生,多少年来成为了剧作家们想象和发挥的对象,令人感叹万千。
(影视剧照,网源图片)
无论爱与不爱,历史总是在揣测着帝王的江山与襟怀、家族的兴衰与起伏。其中滋味,除了身在其中的人,后世之人也无从评论。
辉南,水草丰美之地。
自康熙朝开始,清朝便将辉发山一带辟为围场,围场属盛京将军管辖,故称盛京围场。“盛京围场”全境包括现今海龙、辉南、东丰、东辽(西安)、西丰等5县,南起三通河沿,东始辉发古城,西至威远堡边门,方圆大约400华里。围场共设105围,辉发河一段约20余围。
清.仇英《围猎图》
辉发城之所以成为围场之地,大抵是因为其山茂林多,水阔禽肥之故。
时至今日,辉南县境内仍存有野生动物279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9 种,皆由其地形、地貌多样,河流湖泡水源充足,植物类型多样的原因,为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存环境和条件,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而作为最早驯化野生梅花鹿,并成功地进行人工培育梅花鹿的围场和贡道所在地,辉南的梅花鹿食品加工技艺,也成功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和传承着辉发城历史的记忆。
栏目主编:梁 芳
图片摄影:钱文波
视频剪辑:孙立洲
校阅审核:卢文久
稿件版权: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声明:本栏目所属原创稿件,内容(包括图/文/视频)均受知识产权保护。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录、引用。合作请致电:13614405188。